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
  • 首页/
  • 新闻中心/
  • 新闻公告/
  •  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,强调信息制胜和系统与系统的对抗,要求装备保障要加强自身的信息控制,实现装备保障的横向一体化、纵向一体化和装备保障的可视化、精确化、智能化,服务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。

      一、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对装备保障的要求

      (一)要建立一体化的装备保障组织指挥体系

      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是在信息化作战战场,使用一体化指挥与控制方式,指挥作战部队,进行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。这就决定了装备保障行动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要素,而是系统对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此,一体化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,就成为装备保障建设的必然要求。

      (二)建立通用化的信息处理平台

      装备保障信息处理平台的构建必须遵循通用、兼容的原则,特别是在现代作战平台和装备物资种类多、型号杂技术含量高的情况下,信息处理平台必须具备较高的通用性。通过建立互联互通的数字信息处理平台,实现信息流程最优化,信息流动实时化,信息采集、传递、处理存储、使用一体化。

      (三)要实施精确化保障

      未来战争,爆发突然,发展迅速,速决性更加突出,对装备保障的快速性、机动性、应急性、应变性和准确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只有提高装备保障系统快速、及时、灵活、准确的保障能力,做到精确化保障,才能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的需要。

      (四)要建立可视化的资产储运投送系统

      未来战场高度“透明”,要求装备保障必须适时、适地。适量。而只有实现资产储运投送可视化,才能满足未来战争对装备保障的这一要求。资产储运投送可视化作为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,是由自动识别、实时传输、合理选择、有效控制等各个环节融合而成的集成式网络系统,它是构建信息化装备保障系统、提升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。

      (五)要大力发展智能化的保障装备

     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,客观上要求有什么样的武器,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装备保障手段。保障手段主要依赖保障装备的发展,保障装备的发展最明显的趋向就是高技术化和高智能化。利用技术创新,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的保障装备和系统,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机动能力、野战抢修能力和防护能力,而且有利于提高装备整体保障效能。

      二、实现装备保障可视化、精确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

      推进装备保障可视化、精确化建设,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,以系统集成为途径,以关键技木吸收运用为突破口,坚持研制与改造(改进)相结合。

      (一)加强领导,统一标准,提高效益

      首先,装备保障信息化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子课题,必须加强统一领导。要设立总部级高层领导机构,负责全军装备保障领导工作,研究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、宏观决策等重大问题。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,从国情军情出发,做好装备保障信息化的顶层总体设计。其次,在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初期,要高度重视标准化问题。各级必须遵循标准化、系列化的原则,统一开发平台,规范系统接口,以统一的技术和应用标准来规范和构建各类系统,增强系统的互联互通性,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劳动,实现系统间数据融合,信息共享。第三,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关键在系统集成。装备保障综合系统建设,必须以信息技术为纽带,通过联合、整合、嵌入、附加、链接等方法,对现有专业种类、名目繁多的单用户、小用户装备保障系统进行整合,提高集成水平,为跨系统、跨部门、跨专业联合保障创造综合集成的技术平台,以系统集成实现装备保障的一体化。

      (二)划分阶段,逐步展开,稳步建设

      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划分阶段,突出重点,依据不同的需要,突出重点环节和关键系统,分阶段、分步骤进行建设。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可分为数字化、智能化和全面信息化三个阶段。数字化阶段以制定规划。标准和硬件建设为主,通过对装备保障指挥机构。保障部(分)队和装备的数字化改造,把装备保障系统置于一个统一的网络之中,调整体制结构,提高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整体保障能力;智能化阶段的重点是进行软件建设,增强装备保障系统指挥控制和信息处理能力;全面信息化阶段的重点是实现装备保障的储、管、供、修、救的全面信息化。

      (三)平战结合,建改结合,多法并举

      一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,实现联合保障。综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、网络技术和设备,把装备保障人员、保障资源、保障行动三者紧密联成一个整体,建立对装备保障行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“人机系统”,实现保障资源可视化、信息传输网络化、信息管理集约化。二是运用智能诊断技术,实现快速、远程保障。要广泛运用智能诊断技术,建立装备自动检测与诊断。技术信息采集与传输、组织指挥等系统,实现装备维修保障设备及工具的系统化、综合化、智能化和维修保障信息网络化、远程化,为快速诊断、快速抢修和远程维修提供现代化的维修手段。三是运用数字管理技术,实现精确保障。部队装备保障要解决“定点、定量、定时”等问题,就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装备保障资源的详细情况,并运用数字与网络技术建立信息传输和管理平台,做到信息存储数字化、保障需求透明化、保障资源可视化,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,共享保障资源,减少保障的盲目性,确保装备系统“供、救、运、修”准确及时。四是运用现代物流技术,实现集约保障。装备保障物流信息化离不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,主要包括:条码技术、射频识别技术、电子数据交换用)。全球定位系统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卫星通讯技术等。要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技术,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设备,以现代军事物流的管理手段,实现装备保障的集约化。五是提高战场机动能力,实现伴随保障。现代战争中,保障分队快速机动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,是实现伴随保障和精确保障的必备条件之一。为此,要加快装备保障体制改革,按战时要求对保障力量实施模块化、一体化建设,提高保障分队立体快速机动能力,确保部队打到哪里,装备就能保障到哪里,使保障力量平时建设与现代战争高效、快速的保障要求相适应。

      (四)重点建设,重点突破,加速进程

      目前,发达国家使用的数字、信息技术和装备,在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技术支撑作用。实现装备保障的可视化和精确化,必须注重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。一是可穿戴计算机技术。可穿戴计算机是美军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现场维修工具,它不仅能提供维修技术手册、数据、图表、程序、故障诊断步骤,而且能使前方人员与基地之间建立声视通信,实现外场维修和维修中心之间的交互式远程维修和会诊,提高维修能力。二是条码技术。综合运用二维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,可实现对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器材的信息化管理。野战条件下,只须手持条码识别机,就能立即“扫”出集装箱内的各种器材名称、型号、数量。生产厂家和使用要求。三是全球定位系统。在伊拉克战争中,美军大量使用GPS技术,为活动目标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,从而实现了对后勤装备物资的动态和实时管理。四是射频识别技术。射频识别系统,是通过对远距离的装备保障物资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,实现对各类物资、设备、车辆和人员的自动识别,提高物资供应、管理的透明度及物资补给效率,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。在装备保障领域中运用射频识别技术,可以大大节省采购费与维修费。五是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。它集数字化技术、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,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。它替代了传统纸介质的技术手册,改善了维修方法和过程,提高了故障诊断速度,降低了装备管理费用,提高了装备保障能力和战备完好率。